工信部近期发布了《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备案相关通知》,此举对APP行业产生了显著影响。接下来,我们将逐一探讨其中的关键要点。

备案要求背景

自2000年始,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》实施后,电信管理部门对网站实施了备案审核,这就是大家熟知的ICP备案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,应用程序(APP)逐渐成为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。鉴于APP与网站在互联网信息服务方面作用相似,依照有关法律规范,APP需向电信管理部门报送登记,同时需记录包括用户真实身份、网络资源、服务内容等方面的详细信息。

备案办理方式

此次备案设计得非常周密,主要目的是让APP运营者的操作变得更加简便。运营者只需准备相关备案文件,完成实名认证,然后通过“国家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系统”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备案系统,就能在网上向当地的通信管理局提交申请,无需亲自前往现场排队等待。

信息填报简化

主办方传来好消息,简化了不少复杂流程。此次APP备案直接使用了之前网站的备案信息。如果主办方之前已经对网站进行了备案,那么就无需再次输入主体身份信息,只需补充APP的相关内容。因此,信息填写的工作量大大降低,给主办方带来了便利。

备案审核流程

网站备案信息备案查询

省级通信管理局在接到APP运营方递交的备案资料后,会对其做细致的审查。资料完备无误的话,20个工作日内就能办理好备案,并发放备案号。此外,还会通过短信和邮件告知运营方,运营方也能登录备案系统自行查看。若资料不齐或存在错误,将不会进行备案,并会详细说明不予备案的理由。

时间安排规划

针对不同参与者的实际情况,《通知》设定了10个月的过渡时间。从2023年9月开始,到2024年3月底,那些在《通知》公布前已经开始运行的应用,必须向其注册地的省级通信管理局提交备案。到了2024年4月至6月底,电信管理部门将对这些应用的备案情况进行审核,对未按要求备案的应用,将依照法律规定予以处罚。《通知》发布后打算开展业务的APP,得先备案才能开展业务。

各方责任义务

服务商、分发平台、终端制造商等均有义务,不得向未注册的APP提供接入、分发、预置等服务。此外,这些机构还需与APP运营方共同构建违法信息监控及处理机制。一旦发现不宜发布或传播的内容,应立即中止传播,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,遏制其扩散。同时,还需保留相关资料,并向电信管理部门上报,按照规定进行处理。

亲爱的读者们,大家是不是都在好奇这次APP备案的新规定将给APP行业带来哪些具体影响?若这篇文章给您带来了一些思考,请记得给它点赞支持,同时也欢迎您转发分享给更多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