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当下的金融市场里,互联网金融诈骗现象不断出现,大量投资者的巨额资金被骗子骗走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去揭开互联网金融诈骗的神秘面罩。
高息诱惑之祸
去年9月,昆明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的“日金宝”理财产品,凭借超高收益吸引投资者,致使430亿资金落入圈套 。今年4月被查封的中晋资产,其产品年化收益率在8% – 16%,加上返利实际超过20% 。大大集团许诺年化收益率为8% – 13.5%,但实际要获得30%以上收益才能维持,很多人受这些高息吸引,从而掉进陷阱 。
收益虚假真相
鑫琦资产曾给出年化收益为13.2%的承诺,其10年期产品月息最高可达2%,换算成年化就是24%,然而最终,5000名投资者的19亿资金没法兑付。这类平台依靠承诺的高收益来吸引投资者,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,一旦资金链断裂,投资者就会血本无归。
传销模式敛财
大大集团是传销式金融骗局的典型,它在数月内扩招了20万员工,这些员工如同传销链条上的一环,试用期需购买5000元的“大大宝”,转正后还要再买5万,员工持续发展“下线”来集资,通过线上产品日收益1%等宣传手段,利用两个账户非法集资达3.23亿 。
返利拉人猫腻
“美国华尔街全球私募基金网”通过给出高额返利,来诱惑投资人发展其他人入会,其介绍费能达到投资总额的10%至12%,这样的平台是在利用人性的贪婪,让投资者在利益的驱使下,为它拉更多人,进而扩大诈骗的范围。
资金去向迷雾
互金问题平台一般都讲不清资金最终流向何处,理财产品信息含混不清,就如同麦道夫骗局那样,声称资金会自动错配,投资者既不知道借款人是谁,也不清楚本息如何归还,没办法评估风险,这种不透明致使投资者只能盲目信赖平台。
投前调查必做
国家明确规定禁止资金池,这是由于平台掌控资金后风险非常大。辨别平台很复杂,经侦工作难度高,一旦平台垮掉投资者极有可能血本无归,所以在投资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且理性的调查。举例来说,要了解平台的资质、运营状况以及资金流向等情况。
大家身边有没有人遭遇过互联网金融诈骗?要是觉得文章有作用,记得点赞,还要分享给身边的人。
发表评论